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机构 >> 其他研究机构 [返回]
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06    浏览:

一、机构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碳中和研究院),依托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前身为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于2010年经学校批准成立(2019年实现2.0升级版、2022年正式更名)。十余年来,已成为学校特色品牌,并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经费来源主要为项目自筹等。

碳中和研究院是一个具有跨院、跨校特色的国际性合作研究机构,联合学校各相关学院及研究院、汇聚双碳相关研究人员,致力于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碳中和经济学科发展,集中探讨与碳中和经济有关的最新经济理论、模型和政策,研究各个产业领域的低碳化以及低碳与环境产业的创新,比较各国发展碳中和经济发展的经验,并着重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碳排放第一大国中国的发展模式转换、气候变化对策、能源战略、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旨在提出新的碳中和经济理论体系,为政府建言献策,为学术研究提供交流平台,造就和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碳中和经济学科的研究人才。

二、组织框架

图片1.png


三、主要任务

1.开展碳中和经济领域的深入研究,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能源与低碳经济学科发展,拓展和充实国内外碳中和经济领域的科学研究事业;

2.加强碳中和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

3.造就和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碳中和经济学科的研究人才;

4.与中国石油企业协会联合编写和出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出版有关科研专著与学术论文等;

5.承担各类高层次科学研究课题,建成我国碳中和经济学科重要的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

6.承担国内外碳中和发展方面企业委托的科学研究或咨询服务课题,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使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事业发展的动力;

7.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碳中和政策法规研究,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碳中和经济领域的重要智库,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政策制定建言献策。

四、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实施战略需要,并结合已有科研基础,确定如下研究方向:

1.碳循环和利用;

2.绿色资源价值;

3.复杂交易系统协同;

4.碳评估与碳资产管理;

5.碳减排技术集成;

6.能源安全、转型与贸易。

五、发展规划

1.建成国家碳中和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合作中心,成为国家碳中和宏观管理部门的重要思想库之一。

2.建成中国碳中和经济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的软科学理论创新与研究基地,成为国家和相关行业公司的决策支持中心。

3.建成中国碳中和经济学术交流的公共平台,为国内政府碳中和宏观管理部门、研究单位和相关行业企业之间建立一个碳中和论坛,成为国内重要的碳中和经济领域的学术信息平台。

4.在国际碳中和领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高水平学术著作,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

5.每年支持举办洪堡论坛,不定期举办碳中和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来碳中和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

6.建设和运营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网站,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优势,扩大学术影响。

7.培养3-5名在国内有较高影响和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并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和学术梯队。

六、领导成员

名誉院长:Michael Spence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

院长:蒋庆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联席院:薛进军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

执行:董秀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副院长:李小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

尤明杨 国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院长助理:董康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七、研究人员

碳中和研究院组建一支相对稳定、涵盖主要学科/研究方向、跨学院的高水平骨干核心队伍,为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探索前沿研究提供坚实基础。截止到20224月,骨干研究人员共计28人。

八、科研成果

  碳中和研究院科研力量雄厚,在原创性科研创新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持续发表高水平优秀论文。自2010年至今已公开发表论文逾500篇,其中被SSCISCI收录160余篇(如《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nergy Economics》、《Energy Policy》等能源与环境经济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被CSSCI收录120余篇(如《经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内顶级期刊);出版专著70余部;承担科研项目180余项,科研经费合计近5000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获国家级科研奖励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9项;提交内参资政50余篇,其中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