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风建设» 学风动态
[返回]
     发布时间:2019-03-05     浏览:

    3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抛出了近期媒体曝光的学术不端等问题,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高校学术不端的高度关注。在新闻发言人的回应中,“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等话语无疑传递出人们的共识。

 

    高校作为知识生产、学术创新的策源地,负有维护学术声誉和诚信体系的天然使命。人们之所以尊崇高校,不单单是其教育层次的层级之高,而是更为看重其人类文明灯塔、社会进步象征的价值标杆。倘若担负有立德树人使命的学者,都把学术看成随意的事情,视为物化的资源,那必然背离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育人宗旨。

 

    回过头来审视,高校作为价值引领的风尚之地,师生主体理当担起维护学术、捍卫诚信的大义。学术本就是带有前沿性、探索性的领地,理当履行诚实守信之“荣誉守则”。学术不端不单单体现施行者个人的德行品行,更会影响到科学堡垒的坚固地位,波及社会诚信体系的价值构建。在高等教育领域,无论如何强调学术诚信的价值都不为过。高校应着力构建基于诚信的制度体系,形成师生的质量文化诉求,突出诚信立身的本体内在,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如此这般,方可在高校内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制度文化、诚信意识,形成一股强大的惯性和自律,进而逐步辐射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思潮。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术不端直接影响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关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在高校营造学术诚信氛围,构建更加坚固、更为科学的学术诚信制度,事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学术诚信不仅是某位教师或学生的私事,更关系学校的整体声誉,影响着国内外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可谓兹事体大,万万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

 

    针对学术不端等问题,当从学术道德的原初本义去探寻良策。就“学术道德”四字而言,“学”与“德”共同朝向“德行修为”;而“术”与“道”则要用法律制度予以规范。以法律制度和德行修为两大视角去杜绝学术不端等行为,不断改进科研监督和评价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术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诚信体系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应当尽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成全国信用共享平台,将那些失信投机、学术不端者,与高校的聘用升迁、项目课题申报、成果获奖评定等逐步挂钩,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互通相连,以对其形成强有力的道德舆论场压力和社会约束力气场。

 

    此外,还要加强诚信教育,健全行业规范,形成对学术不端行为强有力的一系列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斩断学术不端的灰色产业链,推进整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失信者在这些领域寸步难行。

CopyRight@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