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黎波教授应邀赴捷参加《中国投资论坛·2010》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返回]
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2010-11-16    浏览:

范黎波教授应邀赴捷参加《中国投资论坛·2010

据国际商学院讯 应捷克共和国政府邀请,我校范黎波教授于201011811日赴捷克共和国参加《中国投资论坛·2010》。该论坛由欧洲三国联合的国际组织主办,每年在不同欧洲国家举办一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政府、学界、媒体和企业等各界均派人参加。此次论坛于2010118日正式举行,捷克政府总理经济顾问Peer Hyl和中国驻捷克共和国大使于庆泰先生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范黎波教授应邀发表了题为“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角色和战略选择”(The Enterprises Role and Strategic Choices Under the Globalization Context)的主题发言,并参加了该论坛的第一次主题辩论会。他与OECD经济部中国署主任Rickard Herd先生、IMDJean-Pierre Lehmann教授、斯柯达(Skoda)中国总裁Rieck先生、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中心主任高大伟先生共同讨论了“中国崛起背景下中欧企业战略行为”。

范黎波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范教授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不仅表现为其是世界经济共同体强有力的推动者,而且还表现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增长能力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大量商业机会。从“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视角看,中国企业既包括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也包括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这已经超越了边界定义。因此,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快速发展对外商投资企业和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范教授认为,中国企业正在从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其依赖的基础是: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产品升级能力大大增强;中国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储备非常丰富并可以持续为企业提供大量的专业化人才;中国环保标准、劳工标准、专利标准等越来越规范化管理,客观上对企业成本降低、质量改进和国际化管理水平提升等形成了很大的激励。

范教授同时指出,中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已经在政策层面上被赋予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对外投资的能力和规模在过去10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成功除了金融危机的原因之外,还源之于中国成功的引进和利用外资。中国企业国际化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许多做法是探索性的,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以服务于更加深入而全面的实践。他认为,引进外资与“中国制造”是相匹配的,而中国的跨国公司与“中国资本”是相匹配的。中国跨国公司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3L(Linkage- Learning-Leverage)实践探索期。其中第一个L是广泛连结,这个阶段通过利用外资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仅生产者完成了连结,而且市场也实现了部分连结;第二个L是学习包括探索性和开发性学习,学习是后来者成功的关键路径;第三个L是获取杠杆性能力,即可以使企业在平等的利益关系上进行分工与合作,这个阶段的关键是专业化分工效率和能力。

论坛期间,许多与会者对“中国威胁抡”、“中国在非常殖民政策论”和“引进中国外资”等话题都非常感兴趣,而且做了广泛讨论。在接受凤凰卫视和捷克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范教授谈到,欧洲是多元的,多元的欧洲在欧洲联盟机制引导下,正在成为一个更加务实和更加开放的经济共同体,这个目标和中国改革开放目标是一致的,表明中欧拥有强大的合作基础。在开放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中国企业正在结束“独立地决策自己应该做什么的历史”,而开启了“互利的基础上决策自己应该如何做的历史”。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具有深厚的传统友谊和历史渊源关系,而且这些国家在一些制造业领域非常发达,因此应该更加开放地欢迎中国企业来投资。

许多对外经贸大学校友也参加了此次论坛,其中在伦敦金融行业工作的校友居多。范教授和校友们进行了广泛交流,向他们介绍了学校事业的发展情况,希望校友2011年能够回到母校,参加学校6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校友们纷纷表示,希望学校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并愿意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