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反倾销论坛圆满结束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返回]
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2005-09-28    浏览:

 继“首届国际反倾销论坛”之后,2003年10月16日和17日,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和福耀反倾销研究中心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主办了“第二届国际反倾销论坛”。本次论坛得到了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产业损害调查局以及条法司等相关部门领导的热情指导和支持。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范伯元、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田小平分别致辞,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副代表兼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产业损害调查局王琴华局长等反倾销方面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著名专家、律师和学者,在立足国际视野,借鉴国外经验、深层解析WTO游戏规则和中国企业现状的基础上,集中探讨我国应对不正当倾销与反倾销的解决方案、新形势下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在企业国际市场营销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的反倾销应对体系。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副代表兼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在开幕式上做报告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王琴华在开幕式上做报告

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学者以及相关企事业的代表共15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就各相关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在2天的研讨中,将就入世以来的国际反倾销形势,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对华反倾销较多的国家最新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企业在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很好的帮助。

 

与会代表认真聆听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领导的报告

近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国际经贸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一些国家开始滥用反倾销程序、肆意扩大反倾销调查范围、降低调查立案标准,以求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而我国出口贸易飞速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许多国家任意扩大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范围和认定标准,使我国成为国际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国。截至2003年10月3日,全球发起反倾销案件中共有492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2002年,在全球发起的276起反倾销新立案件中,有47起针对中国。该数字虽然比2001年的53起减少了6起,但其他许多方面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对中国产品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提高了,比如2001年,中国遭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占当年全部案件的15%,2002年则升至17%。此外,2002年,国外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为36起,比2001年的30起有所增加,列全球之首。同时,被诉商品几乎涉及我国出口商品的所有类别,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很多中国拳头产品在遭受反倾销后,被完全逐出进口国市场。因此,反倾销已成为我国扩大出口的重要障碍。但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的企业却运用倾销手段来占领中国市场,对国内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急需采取合法、合理的反倾销措施加以应对。

目前,反倾销已经形成一股国际浪潮,不断蔓延。但同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的反倾销争端也不断增多。截至2003年9月11日,WTO争端解决机构已受理争端解决案件301起,其中反倾销争端案件就有48起,占16%,在所有贸易争端案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2003年5月,世贸组织反倾销措施委员会公布了2002年全球反倾销案件统计数据,2002年全年,世贸组织成员共发起反倾销调查276起,比2001年的362起大幅下降,但仍高于年平均270起的水平。从总的趋势看,全球反倾销立案数量呈波浪上升趋势。

 

在此次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对目前国内外反倾销趋势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对于目前国际反倾销案件数量逐渐上升的趋势,研讨会专家们认为主要是由于WTO反倾销协议出了问题。目前WTO正在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而其重要目标就是要使优势产业能够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得以发展。但是分析出口国(地区)与进口国(地区)之间在反倾销问题上的博奕,就会发现往往这些出现反倾销问题的产业都是出口国具有优势的产业,比如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优势,根据WTO规则,就应该在这种贸易自由化中获得利益。但是发达国家积极起诉的,恰恰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虽然WTO已有了倾销和损害的定义及其判定标准,但却有较大的弹性,并且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反倾销立法,因此这使得欧美国家能够有效、方便地使用反倾销手段。中国加入WTO后,已经有了修改反倾销协议的权利,国内的企业、律师事务所应该将反倾销应诉中的经验和感受反映出来,我们的利益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

我院院长张汉林教授做题为“WTO成员反倾销争端案例特点及分析”的报告

此外,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还认为,从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增长及发展的角度来看,2005年将是外国真正对中国反倾销的高峰。其依据主要有:首先,按照我们的入世承诺,到2005年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将有外贸经营权,这意味着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竞争将毫无疑问达到一个新高潮。而中国企业惯用的价格竞争策略必然会带来国外的反倾销限制,值得关注。其次,由于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性,中国制造业产品升级换代的高峰,大致也将在2005年左右,很多产业到时所形成的巨大的生产能力必然需要国际市场去解决。此外,2005年整个WTO协议的实施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关键点,那时全球关税、非关税都要降到一个新的水平,在这基础上,许多国际上的企业都将采取价格战的竞争策略,反倾销也将随之达到高峰。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自我约束的出口机制、出口秩序还需要一个过程。

 

    关于反倾销规避问题,专家们认为企业可以根据国际市场上产品销售的新特点去有效规避反倾销。首先,全球化程度越高的产品越难反倾销,因为产品涉及若干国家。比如计算机、汽车都是比较典型的全球化产品,很难看见欧美、美日企业之间的汽车反倾销。这就提醒我们的企业,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实施的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的优势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将生产工序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其次,技术层次越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越少被反倾销,比如专利技术产品就很难遭受反倾销。这也给中国企业特别重要的启示,就是要充分地跟踪、关注自身产业发展的前沿,将相关专利技术、知识产权成果为己掌握,提升自身产品的档次,提升全球化程度。总之,最有效的规避反倾销的方法,就是要很好的国际化经营,要把产品的价格链条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这值得所有中国企业思考。

    此次论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专门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此次论坛,中国WTO研究专家张汉林教授表示,通过研讨会等方式为社会提供服务是研究院的一个重要职能,今后,研究院将一如既往地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以充分发挥研究院在世贸组织及相关领域研究方面的优势,努力实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