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在我校揭牌成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返回]
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2010-03-23    浏览: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在我校揭牌成立

据校新闻网讯 2010320日,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揭牌仪式暨“低碳经济国际研讨会”在我校行政楼会议厅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德国、美国和欧盟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外交使节出席了揭牌仪式和研讨会,并就“全球气候谈判和中国的应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低碳、低成本资源循环技术开发”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成立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建设低碳经济国际研究平台,是我校实施国际化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所汇集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倾力打造高端国际化低碳经济研究平台。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揭牌仪式会场

 

校党委王玲书记致辞

曲格平理事长与王玉庆副部长共同为研究所揭牌

 

王玲书记向专家颁发聘书

上午9点整,揭牌仪式正式开始。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所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主持了仪式;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王玉庆为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揭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王玲致欢迎词并为研究所特聘顾问和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王玲书记在欢迎词中感谢中外专家学者以及我国环保事业的领导人对我校建设低碳经济国际学术平台的支持和参与,表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积极支持研究所的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碳经济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名古屋大学薛进军教授就“为什么要建所”、“我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在中国”、“为什么有日本参加”、“我们想做什么”五个问题,翔实而全面地阐述了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成立的主旨和内涵。他呼吁把“让我们携手低碳”作为研究所的办所宗旨。

 

赵忠秀教授主持会议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以及名古屋大学校长顾问、名古屋大学原副校长山本进一先后发表致辞。曲格平在致辞中指出,人类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化石能源为基础上的,数百年来这种发展模式已经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气候变化就是其中的重要威胁之一。未来新的文明必将建立在新能源的基础上。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由之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的成立“紧跟时代步伐”。在致辞的最后,他寄语研究所“大胆探索”、“大有作为”,作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奠基人曲老表达了对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极大的肯定与厚重的期望。王玉庆副部长在讲话中谈到,在金融危机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威胁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的成立“恰逢其时”。他坦言,低碳经济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无疑是走低碳道路。他为研究所以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研究要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要大众化,能让更多的干部群众“听得懂”“说得通”。戴彦德所长在致辞中对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的成立充分肯定,他认为,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是一个“定位于国际的机构”、“构成当中很有特色”,不仅有罗马俱乐部的成员,还有日本的诸多专家学者。他深刻分析了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提出低碳经济的实现既需要传统经济的低碳化,又需要大力发展新型经济。山本进一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名古屋大学对低碳经济研究的模式,并希望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可以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好的范例”。

 

研究所特邀顾问、德国慕尼黑大学名誉教授Hans-Peter-Duerr演讲

 

研讨会部分由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教授主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日本低碳社会计划主制定人、《低碳亚洲》项目负责人西冈秀三教授发表了“通向未来低碳社会的路线图——如何将研究融合成政策?”的演讲。他认为低碳社会是二十一世纪巨大的挑战和空前的变革,政策的制定者需要从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中吸取智慧,因此要加强学界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为了满足政策需要,要建立新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机构,最后他指出了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研究所特邀顾问、德国慕尼黑大学名誉教授,罗马俱乐部成员HANS-PETER-DUERR教授在“作为低碳经济基本概念的效率与自给”的演讲中呼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探索利用太阳能、核能等绿色能源的有效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研究所特邀顾问、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坤民教授做了“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演讲。他列举了大量全球气候变化的实例,并追溯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他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五个内在需求,分别是能源禀赋约束、发展水平低、全国总量突出、大城市锁定效应以及边际成本提高。他认为,低碳经济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在积极应对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挑战的同时,也在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机遇探索经济发展的崭新道路。

下午的研讨会由主题演讲和研究报告与建议两部分日程。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荒山裕行教授主持了主题演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COP15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潘家华研究员做了题为“全球气候谈判与中国的对应”的演讲,对碳关税、中国减排目标以及哥本哈根协议前景等当前备受国内外关注的议题进行了阐述。研究所研究员、名古屋大学环境科学研究科教授、交通与城市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世界交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林良嗣教授做了题为“低碳交通”演讲,对亚洲发展中国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对环境带来的威胁进行了分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全国人大代表王毅研究员在 “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演讲中,就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背景、目标以及政策建议进行了详细论述。他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共识和趋势,中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低碳转型路线。研究所研究员、名古屋大学生态科学研究所教授、材料循环共同研究实验室主任伊藤秀章做了“低碳、低成本资源循环技术开发”的演讲,强调了高效率的循环利用资源、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建立对自然资源和人类生活的综合评价指数的重要作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原政策法规司司长、生态保护司司长、研究员彭近新在题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的演讲中提指出了全球低碳经济四大发展趋势,即可再生低碳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关键产业加快低碳转型、低碳城市成为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碳捕获与碳封存正成为重要的气候友好技术。当今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呈现六大特点,即发达国家拥有结构低碳优势;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呈增高态势;发达国家拥有低碳经济实力、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发达国家具备低碳科技优势、发展中国家相形见绌;发达国家掌握国际规则制定主动权、发展中国家则力不从心;发达国家低碳经济一路强势推进以及发展中国家正顽强突破高碳困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姜克隽向与会者展示了他的研究团队关于中国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波博士主持了研讨会研究报告与建议部分。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设计院蔡博峰博士、研究所研究员、(美)能源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低碳经济项目主任胡敏、东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郝仁平分别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研究所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全球气候变动与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忠民教授介绍了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在会议中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与会专家还就低碳经济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结合日本等国家的经验,会议提出了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设低碳经济交叉学科,培养低碳经济专业从本科到博士人才的初步建议方案。

最后,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名古屋大学教授、《亚洲制造业与环境管理》项目日方协调人高桑宗佑门教授、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荒山裕行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进行了会议总结,提出了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的工作计划。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所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教授在闭幕致词中提出,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将学者、官员、企业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前沿性、跨学科和国际化特征,通过共同努力,将努力打造一个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低碳经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据悉,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作为校级非实体研究机构,在校内汇集各院系的研究力量,挂靠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对外建立广泛的国内外学术网络。根据工作计划,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近期将在低碳经济的理论与模式,低碳经济、碳金融与贸易政策,低碳亚洲与低碳中国、低碳经济城市试点规划等重点领域进行科研研究攻关,将组织或参与组织召开一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向相关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提供低碳经济政策建议。

校科研处处长王强教授、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葛嬴教授以及郭飞教授、杨国亮副教授、龚烱博士以及5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揭牌仪式暨国际研讨会引起了新闻界的极大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网易财经以及众多专业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