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承办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返回]
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2009-11-10    浏览:

我校成功承办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

据校新闻网讯 2009117日上午,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教育部相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学校、学院领导、教师46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以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为主题,邀请了相关部门领导、教育部主管部门领导、国内知名经济学专家、管理学专家以及相关学科的专家、高等学校一线教师等460多人共同交流和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建设、基础课程建设的最新创新成果,研讨科学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本届论坛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

王玲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

施建军校长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施建军校长主持,王玲书记致欢迎词。教育部高教司财经政法处处长吴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黄侃、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张增顺等教育部、北京市教委领导发表重要讲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逄锦聚、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娄成武、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齐二石等知名学者、教授分别做了专题报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在致辞中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对教育部、北京市教委领导以及各位专家、学者、教师的与会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

王玲书记表示,本届论坛邀请众多教授、学者、专家同聚一堂,共同研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建设,对于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的形势要求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教授、专家、学者认真研究变化,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改革创新,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届高层论坛抓住当前中国高校课程教学的热点问题,将有效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有助于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经济管理方向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张增顺致辞。张增顺总编表示,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一定要紧跟国家经济建设和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并结合学科发展规律及办学实际,合理规划,科学建设。在完善专业规范的时候,要处理好经济管理行业的人才需要与遵循教学规律的关系,要处理好课程创新与学科规范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实际能力培养的关系,要处理好整体素质教育与实施的关系,要处理好普通人才培养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系,要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与行业发展服务的关系等。张增顺总编表示高等教育出版社将继续致力于为广大高校教师提供高效的教学服务,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黄侃致辞。黄侃处长表示,北京市高等教育步入了非常好的发展时期,经管类的教学改革对城市发展、首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北京市高等教育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市政府的财政支持下,正在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工程和科研创新工程,两个工程的建设有力的提升了北京的高等教育质量。黄侃处长表示,他期待本届论坛能够对北京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经验,北京高校向兄弟高校学习、借鉴,为北京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部高教司财经政法处处长吴燕致辞。经济管理学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门类之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建设高速发展。本届论坛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目标,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需要,提高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吴燕处长希望参会人员各抒己见,集聚智慧,开拓思路,加深对经济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和信心,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的教学模式。

主持人施建军校长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时代,高等教育一定要进行分类改革,对教学定位要进行再思考;高等教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高等教育应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发挥自己的质量优势;近十年以来是中国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尤其是网络,并出现了以“全球市场、网络革命”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大量的信息在技术的支撑下迅速传播,这就导致教育教学方法要改变;经济社会全球化,由点到面,全面深入。这四大变化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思考。我们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指培养能够整合集聚社会资源、能够对社会进行大系统整合的高层次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则要加速教材改造,加速教学内容的更新,重新思考教学体系和教学课程设置。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实战能力,必须能分析和思考。如今资本在全球流动,知识的研究需要在国际的背景下进行,因此需要有具备良好的外语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施建军校长表示,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不断调整中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同时加强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在不断调整中创新和推动优秀人才的培养。

开幕式后是大会报告环节,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阎志坚报告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指委主任委员逄锦聚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李维安教授分别做主题报告。

马德伦副行长在报告中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介绍了我国宏观货币调控政策,并从行业领域的视角对大学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逄锦聚教授分析了深化经济学学科教学改革的形势与任务,提出了经济学学科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

李维安教授分析了在金融危机形式下工商管理类学科教学改革的反思和启示。

7日下午,参会学者参加分论坛讨论,围绕经济学与财税、统计专业与课程建设,国际经贸、金融保险专业规范与教学模式创新,管理学专业与课程建设,市场营销专业与课程建设,财务会计专业与课程建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及物流专业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规范及教学模式探讨,七个主题宣读学术论文并进行自由讨论。

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指委主任委员娄成武教授主持了8日上午的主题报告会。广东商学院副校长曾小彬教授、公共管理类学科教指委主任委员娄成武教授、物流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黄有方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指委主任委员齐二石教授、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陈德人教授,分别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曾小彬教授报告的主题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娄成武教授报告的主题是“公共管理专业的现状与发展”,黄有方教授报告的主题是“物流专业规范与人才培养”,齐二石教授报告的主题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陈德人教授报告的主题是“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及认证”。

在闭幕式上,七个分论坛的代表福州大学林筱文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陈岩教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魏农建教授、云南财经大学教授吴健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张新民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胡桃教授、南昌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黄细嘉教授,向大会汇报分论坛讨论情况。在分论坛讨论中,40多位代表做了主题发言,并与与会代表就相关学科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会代表认为此次论坛召开的及时并且非常成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对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刘亚做大会总结并致闭幕词。刘亚表示,本届论坛与会代表达460多人,12位领导和专家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报告,47位学者教师在分论坛上做了主题发言。在与会代表中有众多的一线教师,论坛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一线教师在将来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作用。

刘亚表示,我国经济正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进行转变,如何为国家成为经济强国而提供人才支撑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所以如何不断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是本届论坛的中心主题。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中心主题,与会代表就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两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刘亚总结和本届论坛达成的四点基本共识: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围绕人才培养所展开的教学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为支撑我国成为经济强国做出我们历史的贡献,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为主的教学条件建设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在刘亚做大会总结致辞后,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