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举行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返回]
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2011-10-17    浏览:

我校“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举行

据校园网讯 2011108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政治发展:国际比较与中国前景”学术创新团队联合主办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新华文摘杂志社、求是杂志社、政治学研究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等权威期刊的学界同仁,我校党委王玲书记、组织部黄捷部长、科研处王强处长、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徐松书记和部分师生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熊光清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景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杨海蛟研究员主持。

 

 

我校党委王玲书记到会做重要讲话(讲话全文另发)。王玲书记高度评价了举办此次研讨会和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中国政治的五大优势,即:政治制度的优势、执政为民的优势、国家动员力的优势、调整和改革的优势、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形成的软实力优势。王玲书记殷切希望我校“政治发展:国际比较与中国前景”学术创新团队进一步深入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并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伟大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我校科研处处长王强教授在会议中充分肯定了“政治发展:国际比较与中国前景”学术创新团队取得的成就,希望团队成员进一步努力,争取取得更多优秀研究成果,并希望各位与会专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团队的研究工作。

本次会议的学术研讨环节共分两节。第一环节的研讨主题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历史、现实与前景”。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杨海蛟研究员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对中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做了比较乐观的展望;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施雪华教授总结了近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8个特点,并提出了未来30年中国政治改革的愿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燕继荣教授从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的角度将政府治理模式分为寡头治理模式和民主治理模式,并分析了这两种治理模式的利弊,探讨了完善这两种治理模式的途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石本惠研究员对中国宗教意识形态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我校“政治发展:国际比较与中国前景”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国际关系学院熊光清副教授对中国网民网络表达的倾向性进行了探讨。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网民特别倾向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他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网民乐于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中国的网络政治才向我们展示了它极其精彩的一面。

研讨会第二环节的主题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与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景治教授探讨了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杨光斌教授从政治发展次序的角度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了阐述;中共中央党校刘学军教授以人民政协理论对马列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主题讨论了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叶静博士探讨了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投入差异的产生原因。她通过比较张家港和昆山在社会保障中存在的差异发现,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影响了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并且提出地方发展路径的差异带来了政商关系的不同,而政商关系的差异导致了地方之间不同的社会保障;上海社会科学院王继停博士围绕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作用探讨了国内外工会的发展变化。

 

 

本次研讨会深化了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加强了学界同仁之间的学术交流,特别是扩大了我校“政治发展:国际比较与中国前景”学术创新团队的社会影响,并为该团队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